在联曲体如大调曲子等曲种里,把演唱过程中的各种唱法称之为“曲牌”,联曲体曲种即由各种曲牌联缀而成。河洛大鼓属板腔体曲种,在唱腔上只有一个主旋律。主旋律根据书情变化不断地稍加调整,反反复复,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河洛大鼓音乐体系。但河洛大鼓艺术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借签其它兄弟姐妹曲种的音乐来丰富和完美自己。在主调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些稍微区别于主调的其它唱法,于是也就产生了其它的板腔类型。
这里所说的板腔类型书面上称为调式,也称为唱腔,说书艺人之间有一种较为通俗的名称,叫调门,或调儿。河洛大鼓的调门本来是没有名称的,后人只是为了各种唱法的区别而进行了命名。命名方式有大致有以下四种依据:
1、 借签河南豫剧的命名,如二八板、流水板、慢板、紧打慢唱等
2、以发明人的名字而命名,如河洛大鼓第二代名艺人张天倍吸收河南坠子的音乐发明的一种唱法被后人称为“天倍调”,也称“玉林板”(张天倍艺名“玉林”)。
3、从河南坠子借签过来的仍沿用原来的名称,如寒韵、十字头、五字坎儿、三字紧等。
4、根据自身演唱效果而命名,如常用于武打及紧张热烈,矛盾冲突的唱法称之为“武口”、“笃板”或“恶暴腔”,用于苍凉、悲叹的唱法称之为“叹腔”,一板三眼儿的唱法称之为“三眼板”或“凤凰三点头”等。
河洛大鼓调门的命名并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所知,新安县的河洛大鼓艺人大多没有对河洛大鼓的各种唱法进行命名,笔者学习河洛大鼓时,老师也没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命名大概始于第二代艺人张天倍,至巩义的第三代艺人崔坤时才对河洛大鼓的各种唱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命名。与此同时,偃师的艺人也进行了命名。由于形成地域的不同,演唱流派的区别,河洛大鼓的唱腔命名也比较混乱,叫法不一。如慢二八也称之为平调,快二八也称紧二八;武口有地方称为“恶暴腔”,尚继业老师在《河洛大鼓初探》中称为“飞板”;
河洛大鼓的调门究竟有多少种?目前说法不一,第三代艺人崔坤老师在办学习班时把河洛大鼓的调门归纳为十一种:慢二八、大起腔、快二八、正板、大叹腔、小叹腔、三字紧、五字头、十字句、连口、三眼板
偃师河洛大鼓艺人把河洛大鼓的调分为十五种,除上面的以外还增加有流水、垛板(也叫教板、叠句、乱弹)顿子口、落板等。
下面对各种调门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二八板 〕 是河洛大鼓的主要板式,它有上、下两句组成乐段,变化反复构成整体唱段。
〔 流水板 〕 也是河洛大鼓的主要唱腔之一。它的旋律结构与二八板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月牙板的击法不同。流水板,再加上一板且速度较快,给人以节奏紧凑,流畅俏丽的感觉;
〔 凤凰三点头 〕 是河洛大鼓较有特色的板式,它能单独使用或穿插于二八、流水之中。节奏规律平稳,曲调优美婉转,善写景抒情。演唱时月牙板的独特击法是在每小节强拍(板)上击一下,而弱拍(眼)上击三下,这就是三点头名称的来源和标志;
〔 垛板」(也叫数板、叠句、乱弹)常用于全篇的后半部,是在曲情层层发展至高潮之前而采用的速度稍快,排句叠唱的调门,他一字一音,接近口语。由于节奏紧凑,换气困难,演唱者必须有坚实的功夫,方能唱好;
〔 笃板 〕 ,艺人称为“恶暴腔”,也有叫做“马趟子”和“飞板”的。它是河洛大鼓中最为高昂、激越的唱法,往往在情势紧迫的转折处使用;
〔 叹腔 〕 是用于抒发悲伤幽怨的感情时的一种哭腔,曲调婉转如泣如诉,基本节奏和二八板相同,只是上句尾音拖长送腔,加奏过门;
[十字句 〕 在河洛大鼓的唱词中有三、三、四的句式结构,艺人称为“十字句”;
〔 五字垛」是因唱词由五字组成,且反复重叠形成垛句而得名。它很少单独使用,而是央置在二八板或其它板中的穿插段;
「三字紧 〕 又名“一风吹’ , , 用法同五字垛,但较为少见,句数不多;
〔 顿子口 〕 是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的吟诵性唱腔;
〔 坠子口 〕 是河洛大鼓名艺人张天倍创造的具有河南坠子特点的独特唱法;
「落板 〕 是在每段和结束的刹尾方法。
以上介绍了这么多调门,够麻烦了吧?实际上很多调门只是偶而一用,有的现在已经不用,面临失传。哪位问啦,你介绍这么多调门,吹得云天雾地,你会唱全吗?很遗憾地告诉诸位,有些调儿俺也是听别人呵斥的,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会唱。所以你也别为难俺了啊。
但笔者认为,只要掌握河洛大鼓的一些主要调门就可以了,如二八,武口,连口等,这些最常用,其它的量力而行,能用则用,不能用则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