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频繁走进校园 感兴趣者多钻研者少
来源:洛阳网 作者:潘立阁/文 张怡熙 日期:2018年05月19日 点击量:
 
牛小枝(左一)和李明治(左二)在三山小学教孩子们唱河洛大鼓 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在此前夕,《洛阳晚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传承人和有关专家。河洛大鼓曾红遍河洛大地,但随着上一代艺人渐渐年迈,传承遇到了困难。非物

  

牛小枝(左一)和李明治(左二)在三山小学教孩子们唱河洛大鼓

  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在此前夕,《洛阳晚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传承人和有关专家。河洛大鼓曾红遍河洛大地,但随着上一代艺人渐渐年迈,传承遇到了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传承?

  现状:百年鼓韵,传承困难

  “东有虎牢西函谷,背邙面阙气势壮。东南中岳北黄河,伊洛瀍涧秀水漾。”这支《歌洛阳》,是由河洛大鼓艺人张安民创作的。自清朝末年诞生以来,河洛大鼓就与生它养它的这片沃土相依相偎。

  “咱河洛大鼓,唱的就是洛阳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帝王故事、小说家言都能拿来唱。”河洛大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明治说。

  一百多年前,河洛大鼓诞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河洛大鼓的黄金时期,洛阳市许多地方都有书棚,艺人们云集于此,竞相献艺。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那悠远的鼓声书韵与我们渐行渐远。

  “前些年我们还会接一些村里的红白喜事、祈福还愿等活动,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河洛大鼓艺人牛小枝说,过低的酬劳使得河洛大鼓艺人越来越少。现在,河洛大鼓的集中演出基本只出现在牡丹文化节、各大庙会,以及河洛大鼓曲艺节上。

  随着上一代艺人渐渐年迈,而新一辈艺人迟迟未见,能够上台表演河洛大鼓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牛小枝扳着指头说:“数来数去,只剩下十来个人了。”这十来个人,大多已经年过六旬,最年轻的今年也57岁了。“真不敢想我们唱不动了之后,这河洛大鼓该咋传。”

  传承:感兴趣者众多,真正钻研者甚少

  “你看,打板的时候手一定捏稳,节奏绝对不能乱。”11日下午,牛小枝在高新区三山小学授课时这样说。在她面前,有30多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他们手拿月牙板,身前放着一面鼓,站得笔直,目视前方。“前些年都是中老年人来跟我学,现在有不少孩子也感兴趣。”牛小枝说。

  不仅小学,河洛大鼓还走进了大学的课堂,吴燊(shēn)是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他的选修课选择了河洛大鼓。“它的艺术特点和发声方式和我们平时所学的很不一样,挺有意思的。”他说。

  虽然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对河洛大鼓产生了兴趣,但李明治依旧忧心忡忡。“那种学习只能算玩玩,了解一下,想学好河洛大鼓可是很苦哩!”

  李明治随手拿起了鼓槌,敲击着桌子,另一只手里的月牙板也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紧鼓,慢板,鼓声可以有轻重缓急的变化,月牙板的节奏却不能变,这一心二用的本事不是几堂课就能练出来的。”

  百余年来,河洛大鼓基本沿袭着师父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天赋高且努力者,也需要数年才能出师。“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来学习,确实很好,不过我们现在急需能真正努力、学深入的人。”李明治说。

  未来:抓住下一代的心,河洛大鼓才有真正生命力

  面对不容乐观的传承现状,河洛大鼓艺人们也有着自己的思考。牛小枝认为,曲艺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可以结合其他的艺术形式。“我小时候就爱唱戏,后来就在自己的大鼓唱腔里加入了豫剧、曲剧等形式,当时还是挺吸引人的。”牛小枝认为,河洛大鼓在当今时代下,也应该吸收现在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历史。

  在成都,有一种与河洛大鼓相近的曲艺形式,那就是金钱板。金钱板的传承人就将其与歌舞、相声等相结合,甚至还试图把RAP等现代元素融入金钱板。“我们需要打造一个领军人物,就像郭德纲之于相声,大胆创新,逗乐观众,这样就能带动更多人来传承非遗项目。”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河洛大鼓艺人大多年事已高,不了解年轻人的爱好。“其实可以借用洛阳市艺术学校的资源,挑选六七个唱戏的孩子来学习河洛大鼓。”李明治说,这样不仅表演者从年龄上和年轻观众没有隔阂,也方便针对年轻人做出创新,只有抓住了下一代的心,河洛大鼓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健康发展、传承。(洛阳晚报记者 潘立阁/文 张怡熙/图)

喜欢() 严正声明:本站文章可以分享,但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看完了,点评一下呗!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