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传承的思考
焦艺扬 (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53002)
摘要 : 河洛大鼓是我国洛阳地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 主要流行于我国河洛一带, 以说唱音乐形式为主, 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音乐氛围, 受到人民的广泛欢迎和喜爱, 凸显出河洛民间音乐的特色。 河洛大鼓与其他民间音乐形式在传播的方面具有相似性, 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进行传播的, 同 时从传承的原则上可以分为宗亲制和师承制两种方式。 为了 更好的传承河洛大鼓文化, 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仅保证河洛大鼓的文化传承性, 同 时还需要保证与时俱进性。 本文主要对河洛大鼓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 河洛大鼓; 传承; 方式
基金项目: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丝绸之路” 河洛大鼓的传承》 编号: 201 701 1 6
洛阳在占有丰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河洛大鼓是上世纪初期在洛阳周边出现的, 同时也是洛阳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演绎形式, 其源于洛阳琴书,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 但是由于资金、听众等多方面的限制都使河洛大鼓面临消失的困境, 所以加强对河洛大鼓保护和传承是当前政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河洛大鼓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中问题分析等进行探讨, 进而总结出河洛大鼓的传承对策。
一、 河洛大鼓的起源和发展
河洛大鼓起源于河南省洛阳周边地区, 处于黄河和洛水的交汇处, 北临黄河、 西接秦岭、 东连豫东大平原, 南为伏牛山, 正处于我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要地区。 我国著名的太极和八卦阵图就是伏羲根据黄河与洛河的旋涡所创造的, 而河洛大鼓就是诞生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河洛大鼓是基于琴书和鼓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中琴书始于光绪末年, 是官宦以及富豪之家堂会表演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 表演中以扬琴、 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 但是由于表演方式过于刻板, 使得受众不多。 经过后期的发展,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 洛阳琴书逐渐体现出雅俗结合的形式,通过在表演中融入南阳鼓词, 使得传统的演唱方式更加奔放,活泼, 得到观众的认可, 成为豫西地区主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也被称为大鼓书。直到上世纪中叶, 在朝鲜志愿军战士的慰问演出中, 周恩来总理才将其正式命名为河洛大鼓, 并一直延传至今。 河洛大鼓在演出中可以分为二、 三以及五人等三种形式, 在演出中主要应用的乐器为书鼓、 三弦以及坠胡等乐器 [2]。 同时随着河洛大鼓的发展, 传承的艺人越来越多, 他们为了使河洛大鼓得到 更好的传承, 下到群众基层, 刻苦钻研, 形成一批批的德艺兼备的艺术表演人才, 为河洛大鼓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河洛大鼓的传承问题
河洛大鼓的传承需要以政府的引 导, 发挥多方面的合力作用, 并采用多种举措。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的加大, 工作人员的合理调配以及政策的引导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得河洛大鼓的传承效果更加突出, 但是在实际的传承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河洛大鼓现状
河洛大鼓当前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而且在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也加入了河洛大鼓的内容, 并具有单独的艺术馆, 但是从艺术馆的管理情况来看, 其只是形式上的重视, 在内部并没有设置人员编制, 很多人员都身兼数职, 导致河洛大鼓的传承工作完成效率不高。 而且洛阳本身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颇多, 需要大量的专职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 以及办公设备和经费的管理,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 对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 导致展演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的问题, 限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落实[3]。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具有专职人员的工作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河洛大鼓本身专职人员少, 导致传承工作的落实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 管理河洛大鼓文化部门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管理部门或者人员对河洛大鼓的保护意识不足, 眼界比较狭隘。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来看,往往是比较久远的文化, 所以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比较久远的文化内容与时代容易脱轨, 因此本身传承的意义不大, 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在高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过程中, 如果没有及时申报成功就会果断放弃。其次, 政府更关注的为河洛大鼓的经济价值, 没有认识到其社会价值。 在河洛大鼓的保护和传承中, 如果出现经济价值下降的情况, 会导致政府忽视对其保护。 或者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对河洛大鼓进行过度开发, 导致河洛大鼓失去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可见, 当前在河洛大鼓的保护和传承中, 相关部门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不足。
(三) 河洛大鼓资金情况
河洛大鼓的保护和传承中, 资金匮乏是一项比较普遍的问题, 同时也是制约河洛大鼓发展的瓶颈。 一直以来, 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展中都存在严重的资金匮乏问题。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资金缺乏,很多保护和传承工作寸步难行, 因此加大对财政扶持资金的解决是当前比较重要的问题。 同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供应, 除了政府的财政扶持外, 还需要增加社会的经济来源。 比如河洛大鼓基金会, 社会企业以及个人捐赠等。 但是当前河洛大鼓保护和传承的资金筹集渠道仍然比较匮乏。
三、 河洛大鼓传承的措施
河洛大鼓是洛阳周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当前已经被选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但是在具体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 注重河洛大鼓保护和传承人才的培养
河洛大鼓是河南洛阳著名的艺术形式, 也是洛阳地区的地方名片, 曾辉煌一时, 但是随着老一代艺人退役后, 在艺术的传承上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所以需要加强对新一代人才的培养, 充足河洛大鼓的人才结构队伍。 但是当前河洛大鼓的艺术传承中仍然缺乏一代领军人物。 具体的原因为, 在河洛大鼓的传承方式上主要采用的为学徒制的方式, 通过向老一代艺人拜师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徒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身段、 背唱词, 学习难度大。 但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 大部分表现的心浮气躁, 难以沉下心花费大量的力气学习, 部分具有表演天分的人才往往会通过选秀等方式通过捷径赚钱, 而缺乏表演天分的人才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难成大器。 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中, 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采用集中和分散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 比如可以通过对社团以及专业表演团队挖掘具有艺术天分的人才, 并加强培养, 使其成为河洛大鼓的继承人和领军人, 并逐渐壮大团队, 促进河洛大鼓的发展和传承。
(二) 注重对曲目的挖掘和创新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大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河洛大鼓的听众人数开始逐渐增多。 而且多元化文化的影响, 使得当前的年轻人对河洛大鼓的热情度不高,老一辈艺人辞世, 新一辈人传承意愿不强, 导致河洛大鼓的艺术急剧减少, 而且现有的艺人中也有一部分人不再进行演出,这也导致河洛大鼓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河洛大鼓曲目 进行挖掘和创新, 比如组建河洛大鼓保护和传承组织, 并联合非物质文化保护部门加强对河洛大鼓项目的普查。可以对传承人进行访谈, 并利用笔录、 录像和录音等方式进行记录; 同时还可以在民间搜寻河洛大鼓的唱本、 唱词以及手抄本等内容, 加强对河洛大鼓资源的整合; 此外还需要对河洛大鼓艺人的情况进行普查和登记造册, 最后整理出河洛大鼓历史传承谱。 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河洛大鼓的宣传, 积极促进艺人间的交流, 比如可以举办河洛大鼓说唱会, 建立相应的影音图片资料等。
(三) 加强人才培训, 开展多层次培训班
为了有效的培养河洛大鼓继承人, 需要从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加强对学生的培训, 可以针对青少年开展兴趣班, 针对成年开展速成班。 并在艺术团以及社会人员 中挖掘具有天分的学员, 保证人才培养的层次性。 同时从教师的选择方面来看, 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河洛大鼓传承人以及河洛大鼓研究专家等,保证河洛大鼓教学的科学性、 合理性。
四、 结语
非物质音乐文化保护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兼具“ 政策性、 理论性、 学术和民间性”[4]。 河洛大鼓艺术当前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辉煌的阶段, 但是现在逐渐开始走向没落, 被人们忽视。 而河洛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还需要针对其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河洛大鼓的发展和传承。
作者简介 :
焦艺扬( 1998.6- ) , 女, 汉, 籍贯: 驻马店市, 学历学位: 学士, 研究方向: 音乐学, 单位全称: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注释 :
[1] 常丽梅.洛阳地方音乐资源进入中国音乐史教学探析[J].当 代音
乐, 2015 ( 19) : 69-70.
[2] 时爱华.河洛大鼓的保护和传承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3) : 98-100.
[3] 王彩琴, 张真.河洛大鼓与河南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 : 1-4.
[4] 刘 丽娜, 张震, 毕源红.我国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的制约
因素[J].当代音乐, 2015 ( 13) : 39-40
喜欢()
严正声明:本站文章可以分享,但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