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于接地气的河洛大鼓艺术
——记洛阳常龙河洛大鼓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智乐
几年前,常智乐辞去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河洛大鼓。河洛大鼓,对他来说既意味着一份美好的儿时回忆,也是一项事业,用他的话来说,是他今后人生的快乐所在。
前几天,看到习总书记高规格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之后,常智乐说:“很震撼!”国家领导人对文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让他感到兴奋,觉得自己这次是选对了事业。
常智乐对刘兰芳、单田芳非常崇拜,小时候,他每天都要听书,中午听完有断掉的部分,晚上赶着重播继续听,一天不听心痒痒。
从评书中,他知道了岳飞的精忠爱国,喜欢包公的铁面无私,鲁智深拳打恶霸镇关西,他也感到痛快。
河洛大鼓与评书的艺术形式相近,不过音乐更丰富。1950年,河洛大鼓第二代艺人张天培带团到北京慰问志愿军战士,周总理看了他们的演出觉得很好,并为此命名这种艺术形式为“河洛大鼓”。常智乐提起这段往事,颇感自豪。
常智乐说,上世纪70年代,河洛大鼓在农村非常流行,只是最近这些年逐渐没落。与评书一样,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朴实、亲切,让人听了很过瘾。常智乐说,他喜欢这种朴实,就像喜欢红薯叶、萝卜缨这些与大地、水、阳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东西,越朴实的东西,他越喜欢。
自从辞职从事河洛大鼓之后,常智乐准备把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这个朴实的民间艺术。做一名接地气的文艺工作者,成为他的追求。
喜欢()
严正声明:本站文章可以分享,但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